張生道:“鎮山元發行比照青元即可,初期信用最為關鍵,所以我會拿出兩千萬青元兌換新發的鎮山元,換得的鎮山元就用來購買你領地上物產即可。”
李治早就研究過青元機製,因此無需張生多說,隻要最開始時有青元給予關鍵支持,後續事宜他自己就能搞定。鎮山領與山民接壤,領地都是自山民處奪得,有大量特產與珍貴礦石,現下人口也發展到了七十餘萬,發造鎮山元已經有了基礎。
李治明白其中關鍵,當下就起身行禮,道:“若能得青冥支持,鎮山元必定成功。李治在此先謝過張師。張師若有吩咐,隻要是我能辦得成的,必定盡力!”
張生沉吟一下,方道:“我觀趙國局勢,將來怕是不能容你。你這鎮山領如果艱難求生、苟延殘喘,倒也罷了。但鎮山元若是發行,實力短時間內必會突飛猛進,到時怕是要生事端。”
李治臉色一肅,道:“我早有準備。當下我準備如此應對,隻是想要辦成,還需要張師相助一二。”
李治將鎮山領治理得十分有聲色,才華盡顯,因此不光得到四聖書院的鼎力支持,還得了南齊齊王認可。趙國將李治放在西疆,原本是想把李治當成防禦山民的第一道屏障。但沒想到李治連戰連捷,數場大戰下來打得山民潰不成軍,占地千裏,擁兵十餘萬。
鎮山領再這麽發展下去,有可能會徹底封住趙國西進之路。趙王同意李治立界石,是用他來擋災的,不是讓他發展的。所以當李治擁兵超過十萬後,趙國就開始以種種借口限製向鎮山領的物資流動,流民也不讓出關。
結果青冥異軍突起物產更是恐怖,鎮山領大部分需求可以直接從青冥補足,已經不怎麽依賴趙國補給了。
現在李治想到的辦法就是從南齊招募兵丁人員,然後轉道西晉,再由青冥運入鎮山領。如是雖然繞了一個大圈子,但是西晉不願意得罪南齊,青冥更不會阻攔。過往一段時間,李治就是用螞蟻搬家的方式,一次隻運兩三千人,陸陸續續地從南齊招募了五萬精銳和一萬熟練工匠。
李治打算再從南齊募兵十萬,然後在青冥這邊補足大部分補給裝備,如是就算趙王翻臉,以鎮山領的實力也足以自保。而李治之所以能夠在這邊立下界石,也是與趙國交換過利益的。趙王要是反悔,齊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。
隻是如此一來,張生換出來的兩千萬青元,怕是有一千萬會直接回流。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李治的回報。
張生聽完李治的計劃,便道:“夜長夢多。此刻趁晉趙還在戰時,時機正好,何不瞞天過海,將今後幾年的事,集中在兩個月內都給辦了?”
李治再次怦然心動。
西晉關節已經全部打通,運兵運人的飛舟稍大一點沒人會在意,船艙裏再稍稍擠一下,就能由一千多人變成四千人。如果再狠狠心,幹脆連軍需補給都不帶,船上的人餓上幾天,然後到青冥後再落地,購買補給,就地吃一頓,那一船塞下萬人也不是不可能。
如是三月之中,李治有把握運來十五萬南齊精銳,外加五萬工匠。到時鎮山領將會超過百萬之眾,其中三十萬精銳,三十萬民丁,餘下十幾萬有一技之長的匠人,普通農人不到二十萬。從比例上來看,十分的頭重腳輕。
按照南齊慣例,差不多要十個農人才能養活一個
精銳步卒,要五十農戶才能供養一個重裝精騎。但是李治背靠青冥,所有軍糧補給大部分都是從青冥購入,這個比例毫無問題,讓趙王卡脖子的想法直接落空。隻不過青冥會不會卡他脖子,那就是後麵的事了。
李治也是當機立斷,道:“那就請張師備齊二十萬人的軍糧補給,我父親會在下一批飛舟中將仙銀奉上。”
張生微微一笑,道:“等鎮山元發行,我們就不用這麽麻煩了。”
李治走後,戰車中就隻剩下馮初棠和焚海真人。馮初棠連著向焚海真人使了好幾個眼色,焚海無奈隻能道:“徒兒啊,你連著讓李澄風和李治各自發行那麽什麽元,究竟是為何?”
張生道:“馮師兄想必已經猜得差不多了,不如讓他來講解吧。”
馮初棠苦笑,道:“我就隻猜出前麵幾層,但你應該還有後手,那我就猜不出了。”
焚海真人倚老賣老,道:“那你先把猜到的幾層說說。”
馮初棠道:“首先,無論碧水還是鎮山,自身實力和物產都有限,想要穩定發行紙元,就要借入大量青元作為支持,特別是最開始。而且在匯兌上還要釘死青元,且隨時有足夠青元兌付,如此方能順利發行。這其實也等於是擴大青元的地位和流通。發生紙元的勢力越多,青元的使用就越廣。如是發展,青元自然而然地就會成為諸幣之基。”
焚海真人緩緩點頭,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。
“其次,各地想要長時間維持穩定的幣值,就必然儲備大量青元。這些青元借他們的手就流通出去了。比如現在,青元的自然邊界就不再是青冥界域,而是
碧水和鎮山的邊界了。他們手上有了大量青元,最終還是要回來購買我們的東西,如此我們就不需要擔心貨品太多,賣不出去了。”
“很有道理。”焚海真人認真思索。
“其三,就是不那麽明顯的好處了。那就是用過青元,以及手裏有青元的人,他們天然就會傾向於站在我們這邊。就算嘴上不說,心中還是會有所偏向的。青元越強,這種人就會越多。這一點一滴累積起來,就會變成滔天洪流,所謂民心所向,差不多就是這樣了。”
焚海真人開始凝神苦思,下意識地道:“還有這等事?”
馮初棠道:“還有十幾項小的後續,不過都不是很重要,我就不一一說了。”
焚海再也維持不住高人形象,臉現震驚,心中隻是想:“怎麽還有十幾項?我,我怎麽一個都想不出來?”
馮初棠歎了口氣,看向張生,道:“我知你如此大費周章,甚至不惜和趙國先打一仗作鋪墊,定然還有後手。可惜我怎麽都想不出來了。”
焚海真人是個急性子,好奇心又重,實在忍不住,道:“徒兒,別賣關子了,有何後手趕緊說說!老道我絕不告訴別人。”
張生眼皮都不抬道:“您老人家這話說的,怕是自己都不信吧?”
焚海真人老臉一紅,道:“那個……過去又沒什麽大事,偶爾會說漏嘴。但這次你放心,凡事到我這裏為止。”
張生不為所動,伸手拿起了一本史書。焚海真人吹胡子瞪眼,也是無用。
眼見焚海真人挪到了車廂一角,開始對著牆生悶氣,張生也是無奈,歎道:“此事事關重大,絕不能有分毫外泄。師父你嘴不嚴,還是不要知道的好。”
“我發血誓,總行了吧!”焚海真人怒道。
哪知張生道:“那您就發吧,哦,別忘了把你現在工作地方的那位高修也放進誓言裏。”
焚海真人老臉上瞬間燃起了火,紅得通透,吃吃地道:“這,這關她什麽事……再說了,你提這個幹什麽?你老師我淪落至此,當年還不是為了你那個好徒弟!”
張生安靜看書,不為所動。
焚海真人無奈隻能真的發下血誓。隻是在提那人名號時,聲音極小,速度極快,一帶而過。隻是旁邊馮初棠看似端坐不動,兩隻耳朵早都豎起來了。以他此刻修為,任由焚海真人如何嘴快,都是順利捕捉到那人名號,頓時心中激動:啊,竟是那一位!原來這兩人早已……
等焚海完完整整地發下血誓,張生方道:“發幣本質,就是以紙換物。不管初始章程如何設計,也不管章程設置有多完善,那些大權在手之人早晚都會發現這一點。當他們察覺到隻靠一些一文不值的紙票就能換回大量財富時,你猜他們會不會想要多印些紙,然後越印越多,直至大印特印?
李澄風也好,趙王也罷,隻要他們克製不住自己,開始多印紙錢時,就是內亂之始。而人心如此,就算他們能夠克製一時,也克製不了一世,總會有開始亂印的時候。”
張生說罷,馮初棠則是細細思索,越想越是心驚。
焚海一臉茫然,感覺比當年聽仙君講道還艱難。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發問的點,道:“可若是他們亂
印之後,還要與青元一換一,那我們不是虧了嗎?”
張生解釋道:“除了第一筆兌換之外,其餘兌換都是隨行就市,若是他們亂印之後,若還有人願意以一比一兌換,自然不是我們能夠幹預的,但也與我們無關。”
馮初棠道:“那恐怕得快些將換回來的什麽碧水元、鎮山元花出去。在發行初期,想必他們還是會盡力維持信用的。”
張生卻道:“換個幾百一千,意思一下即可。餘下的我不準備換。”
焚海愕然,道:“怎麽可以不換,那不是真虧了嗎?”
張生淡定道:“讓他們發筆橫財,才能養成揮霍習慣。不然印錢說不定還會往後拖很久。”
終於,大軍返回青冥,下車之時,馮初棠與張生並肩而行,時不時轉頭看向張生那張絕色麵龐,他想說什麽,卻又始終有些說不出口。
好不容易馮初棠才鼓起勇氣,道:“其實我……”
張生淡道:“終於想承認不是我對手了?”
馮初棠一臉驚訝,道:“你怎麽知道?!”
張生淡道:“你鬥法鬥不過我,現如今知道政略也不及我。所以我知道你總有一天會說這句話的。正如趙王印鈔,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。”
……
荒界,鋒芒要塞,衛淵高踞上首,對著下方幾十個精挑細選出來的力巫道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!天生肉身,皮毛鱗爪,總是比不過精心鍛造的法器甲胄。你們來到這裏,雖然都沒打算活著回去,但是隻有活著,才能持續不斷地殺敵,才能不斷建立功業,萬一真的活到可以離開的那一天呢?
現在,你們不需要思考,隻要老老實實按我說的做,剛剛那句話中的萬一就可以去掉!”
眾力巫聽得將信將疑,但不需要思考這句話一下就聽進去了。
衛淵看著零零星星而來的氣運,已是十分滿意。他現在覺得,選擇鋒芒確實來對了地方,這裏就有一個頂尖的荒巫,而且這荒巫軟肋弱點已經盡在掌握,這道氣運,衛淵誌在必得。
>>章節報錯<<